十堰这项技艺已传承上千年,太神奇了!

时间:2024-05-24 20:20 来源:十堰日报
  • 微信
  • QQ空间
  • 微博
  • QQ好友

“花随玉指添春色,鸟逐金针长羽毛”。5月16日,郧西县老北街天河七巧坊,张春梅在绣桌前飞针走线。作为手工刺绣非遗传承人,她指法娴熟、动作轻盈,刺绣图案活灵活现。

1103

张春梅的刺绣手法娴熟、动作轻盈。

非遗档案:郧西手工刺绣

郧西手工刺绣是秦巴山区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之一。郧西坊间有穿针引线“乞巧”的习俗。每年农历七月七,郧西妇女喜欢穿针引线,做香包、绣球、鞋帽、枕头、服装挂饰等刺绣物品,传统的刺绣技艺得以沿袭。郧西刺绣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图案工整娟秀,色彩清新高雅,针法丰富,雅艳相宜,绣工精巧,细腻绝伦。2023年,郧西手工刺绣被列入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
现年49岁的张春梅是土生土长的郧西县城关镇人,打小就看老辈人做鞋垫、荷包、背带、枕头等绣品,对刺绣产生了浓厚兴趣。靠着耳濡目染和勤加练习,张春梅的刺绣技艺日渐成熟。

1102

张春梅以线当墨、以针做笔,在绣布上织出精美图案。

一幅好的刺绣作品离不开绣娘的针法功底和颜色把控,看线、选线、辟丝、分线、穿针、断线,每一步都决定着绣品最后的效果。“刺绣是慢工出细活,必须得喜欢,还能静下心来,稍微有点浮躁作品就做不好。”张春梅通过对技艺的极致追求,多次获得各级绣娘比赛冠军。在郧西,手工刺绣又称为“织女绣”,牛郎、织女的故事在这里流传千百年,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民间习俗。七夕“穿针引线”的“乞巧”习俗流传至今,“乞巧”习俗衍生出精美刺绣工艺,“织女绣”便是其中之一。据张春梅介绍,她创作的作品多以“七夕”为背景,想通过刺绣向更多人传播中国传统农耕文化。为了创造立意更高、效果更佳的刺绣作品,张春梅用五年时间创作了《牛郎织女》系列四幅绣品。这些作品针法活泼、绣工精细、形象传神,极具地方特色。

{79E7A0B5-E813-4f81-856A-FE8972D93436}

张春梅在几代传承人的技艺基础上,不断总结、创新,将汉绣、苏绣、蜀绣、秦绣等各种绣法融为一体,不断探索精细刻画山水、动物、人物等形象的技法。

1101

张春梅手把手指导年轻绣女刺绣技法。

“现在我一边工作,一边积极研究刺绣手艺。不懂的就在网上查找资料,并与苏杭一带的绣友们交流技艺,不同的刺绣文化给我带来很多灵感。”张春梅还多次组织开设刺绣培训班,教授和推广郧西手工刺绣技艺,使这一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后继有人。(记者 姜琨 全正 李斯)

标题:
网址:
错误内容:
姓名:
电话:
 
新闻热线:
投稿邮箱:
网络新闻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