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期将结束,如何应对“开学综合征”?

时间:2024-08-23 14:39 来源:湖北日报
  • 微信
  • QQ空间
  • 微博
  • QQ好友

快乐的暑期时光已接近尾声,面对重返校园,你是否情绪低落、烦躁不安?时而频繁刷手机,时而大脑一片空白?这份《收心指南》教你赶走“开学综合征”。

什么是“开学综合征”?

纵情享受长假后,再次面临上学之时,很多孩子会出现对学校的恐惧,“开学综合征”就是指长假之后出现的各种生理或心理问题:感叹长假就这么结束了,唉声叹气,甚至出现时间错乱感。生理上,有恶心、头晕、厌食、失眠、困乏等表现;心理上,有厌倦、提不起精神,影响学习效率甚至有焦虑、神经衰弱等表现。

“节后综合征”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活节奏打乱,破坏了惯有的生物钟。放假后,一下子有较多空余时间,节奏不再那么紧张,觉得难得放松一下,好友聚会、娱乐玩耍、外出旅游,熬夜成了必然现象,休息的时间反而比平时上学时还少,作息时间和规律被打乱,扰乱了生物钟。

如何顺利切换到“开学模式”?

1.起床困难症

症状表现:长期夜里精神抖擞,玩乐过度,睡眠紊乱,闹钟通常3个起步。

调节方法:尽快恢复原来的生活规律,熬夜后,白天再困也不要补觉,午饭后睡个午觉即可;

晚上11点前上床,睡前不要让大脑高度兴奋,可用助眠音乐等方式让自己静心。

2.肠胃紊乱症

症状表现:假日经常大吃大喝,肠胃负担加重,胃里翻江倒海。

调节方法:多菜少肉七分饱,用餐时间固定,三餐以清淡为主,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;

胃胀、消化不良时,轻轻按摩腹部,多喝枸杞热茶或菊花茶;

可以多进食一些能促进肠道排出毒素的食物,如山楂、魔芋、黑木耳、海带、猪血、山药、苹果、草莓、蜂蜜、糙米等,养胃排毒。

3.疲劳焦虑症

症状表现:回归平静生活后,感觉注意力不集中,甚至精神紧张、心烦气躁、抑郁。

调节方法:不要长久静坐,保持开窗通风,烦躁时约上家人好友出门散步;

试试“呵”字诀练习,配合逆腹式呼吸,有助于放松身心。

4.返校恐惧症

症状表现:连续多日吃喝玩乐后,想到上学就头昏脑涨,有心无力,仿佛末日来临。

调节方法:提前熟悉上学后要学习的课程,使心理回归学习状态;

假期的最后一天,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与学习有关系的事,如看看书本、思考一些问题。

5.手机沉溺症

症状表现:假期长时间刷手机导致过度依赖,常伴有颈痛、腰背痛等不适。

调节方法:睡觉前关掉提醒功能,将手机放在不易拿到的地方;

进行“摆脱手机”训练:花1分钟看完手机消息,后将手机正面朝下放置15分钟;

适度进行体育活动,每天1次,每次持续20~30分钟,以运动后疲劳感于10~20分钟内消失为宜。

6.间歇性脑空白症

症状表现:常常走神——我是谁?我在哪里?我在干什么?

调节方法:每天花10分钟时间整理家中物品,比如钥匙、钱包、眼镜;

玩一些利用物理知识的智能手机游戏能提高注意力;

练习使用非惯用手刷牙、吃饭。

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心理问题?

“开学综合征”虽不是生理上的疾病,但心理隐患不容小觑。

家长和老师不要过度担忧,更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孩子耳边“念经”,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好“心理按摩”。

1.增强开学仪式感

家长可以用仪式感提醒孩子“要开学了”,给孩子带来学习的动力。

在开学前1-2周和孩子商量、购买新学期的学习用品,让孩子从心里感受到开学的氛围;和孩子一起包书皮、准备笔记本、错题本,提前购买参考书等。

这些行为看似很平常,但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感觉:开学了,这是一个新的开始,我要开始新一阶段的学习了。

2.调整作息时间

尽快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,督促他们按时睡觉、起床,不睡懒觉,一周左右这生物钟自然就准了。

3.“收心”不能急刹车

调整是需要时间来完成的,家长应该合理、科学的引导孩子。

抽时间和孩子聊聊新学期的学习计划,引导孩子做好学习规划和目标,缓解孩子紧张焦虑的情绪;聊聊学习之余的家庭出游计划,让孩子对未来有所憧憬。

4.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合力

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。

在开学前,家长们要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开学准备,根据学校实际参与到学生体检、心理调查、家长会等工作中。

在开学后,家长也需要主动联系老师了解孩子的适应情况,加强家校联系,共同助力孩子的成长与发展。

过去的已经过去,上学并不可怕,家长与孩子需要积极沟通,教会孩子尽快“收心”,以更饱满的热情开始新的学期。

主创 美术 :杜宇慧

审核:陈会君 谢斌

资料来源:人民网、央视网、武汉疾控、中国医药教育协会

标题:
网址:
错误内容:
姓名:
电话:
 
新闻热线:
投稿邮箱:
网络新闻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