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工职院义旅青春志愿服务队开设暑期特色课程 为少年儿童义务授课

时间:2024-08-19 11:12 来源:十堰广电
  • 微信
  • QQ空间
  • 微博
  • QQ好友

十堰广电讯(通讯员 陈敏 王紫琳近日,十堰市张湾区阳光社区“青年聚力·夏日守护”儿童成长驿站暑期课堂开讲。来自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义旅青春志愿服务队的10名大学生志愿者,为社区少年儿童讲解十堰关于“山水车城”的故事,把地域文化、本土文化植入暑期课堂,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。

“大家看,北京故宫太和殿屋顶与武当山的金顶,紫霄殿屋顶与天安门城楼,是否有相似之处?都是重檐庑殿顶、重檐歇山顶。”在引导探索启发中,课堂也立即热闹起来,孩子们的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。

图片1

(图为志愿者正在现场授课 吴文杰摄)

“600年不灭的长明灯、金顶建筑、一柱十二梁、13年、30万人、房屋8000……”志愿者用一串串数字,生动阐释了古代匠人的匠心技艺。孩子们也感慨道:“当初建造武当山的工匠们,克服自然天堑、一砖一石精雕细刻,正是有他们对于工匠精神的坚持、坚守,才有现在的世界文化遗产,我们要向他们学习。

“丹江口水库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,又被称为‘北方的水井’……”志愿者从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、南水北调伟大构想、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现状等方面,阐释南水北调世纪工程的重大意义,十堰人爱水护水的生动实践。“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是十堰人神圣且光荣的使命,我们要为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作出积极贡献。”课堂上志愿者发出号召,现场的孩子们积极回应着。

图片2

(图为志愿者正在与小朋友们现场互动 吴文杰摄)

十堰先后两次移民共计46.9万人,多少人离别故土。“国家在上,我把家乡献给您”,志愿者用朴实的语言,讲述了感人的移民故事,也诠释了十堰移民的奉献精神,在场的每个人无不为之动容。孩子们深情地说:“我要为家乡点赞,我为自己是十堰人而骄傲。”

“二汽是怎么建起来的?为什么会在十堰选址?十堰又如何从大山深处的荒凉小镇,发展到蜚声中外的现代化汽车城?”带着一个个疑问,孩子们走进十堰的建设史。

志愿者利用大量历史影像资料,让孩子们知晓了十堰“因车而建,因车而兴”的涵义、十堰区域名称的由来,更从二汽的艰难创业史中,感受到了“马灯精神”的力量。

活动现场,志愿者借助红色短视频、山二黄戏曲等形式,向孩子们讲述了仇国升、施洋、何恐、何世昌、杨献珍、朱正传等十堰历史红色人物的故事,通过聆听“身边人”的红色故事,追寻红色记忆,让红色基因融入孩子们的血脉。

图片3

(图为志愿者正在讲课的场景 吴文杰摄)

课程中,志愿者播放了微电影《情映东沟红》,现场的每个人无不深受感染,在故事中,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红色革命精神的洗礼。

“通过这些课程,我对家乡十堰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填补了知识的空白。”阳光社区五年级学生吴明阳说。

社区工作人员袁晨星表示,暑期课堂立足地域文化、本土文化,既有知识性又有贴近性,孩子们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。不仅增进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,更传承本土优秀文化

指导老师在谈到课程设计的初衷时说,优秀的地域文化为教育提供了丰沃的土壤,有丰富的素材,鲜活的人物及生动的细节,以暑期课堂为契机,上“活每一堂十堰历史文化、红色文化等主题课,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。

图片4

(图为志愿者们和小朋友们完成手工作品后合影 袁晨星摄)

标题:
网址:
错误内容:
姓名:
电话:
 
新闻热线:
投稿邮箱:
网络新闻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