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卫视聚焦竹山:以“美乡优城” 绘就城乡和美新画卷

时间:2024-06-16 20:26 来源:长江云
  • 微信
  • QQ空间
  • 微博
  • QQ好友

治污与造美融合 让美丽河湖“长治久清”

农村美不美,要看家乡水。开展流域综合治理,治理的不仅仅是“水”,而是以“水”为抓手,统筹推进经济、社会、生态等同步发展。从去年开始,十堰市竹山县坚持系统思维,妥善处理好抓点和带面、当前和长远、建设和管护、政府引导与群众参与四个关系,持续推动城乡人居环境,共建宜居和美家园。

仲夏时节的霍河水库,群山环绕、绿水相依。极目远眺,湖面波光粼粼,漫山茶园青翠,景色怡人。每逢周末,不少游客在这里骑行、徒步拍照打卡,尽情地享受着山水茶园风光。

游客 董敏:“放眼望去,这里到处都是绿油油的,山美水也美,闻到空气中都是茶香,感觉身心很放松。”

山水茶园成为刘家山村的“引流”名片,而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陡然间成了网红打卡地,还要得益于当地这些年立下的生态承诺。

十堰竹山县城关镇党委副书记 徐东:“俗话说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,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我们最大的责任。我们从小河流、小溪沟开始治理,做到生活污水全收集、全处理,一村不少、一户不掉、一滴不漏。”

然而,城关镇下辖8个村、9个社区,常住人口近10万人,全镇农村生活污水年排放量约146万吨,山区范围广、人口分散,地形复杂,施工条件差,想要做到污水全收集并不容易。

十堰竹山县城关镇党委副书记 徐东:“我们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,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,把城镇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,对距离管网较远、人口密集以及河流沿线的村庄,建设微动力污水处理站,对位置偏远、分散居住、污水不易收集的村庄,采用人工湿地加三格化粪池等方式进行处理。”

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和人工湿地加三格化粪池的建设,让山乡面貌焕然一新。如今,每家每户的污水不再直排,而是通过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就地解决。

十堰竹山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员 石磊:“它主要的工艺是生物处理,加上MBR膜过滤,然后加消毒,通过厌氧好氧、精密过滤、尾端的消毒,达到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进行排放,它还可以用于农业灌溉。”

十堰竹山县城关镇刘家山村村民 陈勇:“以前我们各家各户的污水,统统都排到这一条大沟,人多量大了之后,水一漫出来,风一刮,到处飘着的都是臭气。现在所有的管道都埋在地底下,人也看不到,通过污水整治之后,环境卫生各个方面都有改善。”

除了治水,当地还对8.8平方公里的霍河水库水源保护区内污染源开展全方位排查,实施流域点源污染、农业面源污染、河库水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,植树补绿9万株,农厕改造427座,拆除违搭乱建50多处。眼下,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,库区周边的村民发展起了民宿、农家乐,并衍生了研学、采摘、炒制、品茶、观光等体验项目,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。

十堰竹山县城关镇党委副书记 徐东:“目前,我们霍河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。今年我们还将计划修建污水管网10万米,建设微动力处理设备17座、市政污水管网4条、人工湿地3座、三格式化粪池160座,让山更绿、水更清、生态环境更美好。”

颜值内涵双提升 “小菜篮”拎出“大幸福”

干净整洁、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,是群众最朴素的向往和追求。今年,竹山县大力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,推进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基本公共服务,通过改扩建一批农贸市场和规范“路边摊”行动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。

今年68岁的李大妈家住竹山县城关镇东门社区,每天她都会到家附近的小巷子里买菜,由于没有规范的市场,脏乱的环境让她很闹心。前不久,小巷子“路边摊”被取缔,新建了东门农贸市场,这让她欣喜不已。

十堰竹山县城关镇东门社区居民 李可凤:“整个市场干净、整洁,到哪儿看着都舒畅,我们的心情也舒畅,进菜市场跟进超市一样。”

这个占地3000多平米的农贸市场,共分为蔬果区、熟食区、水产区等8大区域,摊位整齐划一,地面干净整洁,通道宽敞明亮,前来买菜的市民络绎不绝。

十堰竹山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 叶知秋:“项目总投资950多万元,主体结构为框架三层单体建筑,统一制定不锈钢的摊位,设有固定摊位90个、临时菜农摊位有50多个,市场内供水供电、排水排污、消防通风、卫生环保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。”

农贸市场关系着千家万户的“菜篮子”、“米袋子”。今年,竹山县还启动了城西、西关、大街等6大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,同时,从软件提升、质量安全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着力,不断完善配套功能,全面提升功能品质。

十堰竹山县城关镇党委副书记 万力:“我们增设了地下停车场,方便群众出入,同时还加装了电梯,方便商户上下楼运菜。为了维护好市场秩序,我们还成立了志愿服务队,对市场内的经营状况、卫生环境进行日常管理,让商户在市场安心经营,让群众买得舒心。”

与此同时,竹山县还探索建立“文明菜市”精细化长效管理机制,组织多部门协调联动,对市场及周边区域经营秩序开展专项行动,重点整治出店、占道经营、活禽宰杀等违规行为。同时,加强市场监管,严把消费质量关。

十堰竹山县城关镇党委副书记 万力:“下一步,我们将疏堵结合,对流动摊贩划行归市,同时我们将联合供销社建立城关镇农村蔬菜供应链平台,对菜农自产菜进行统购统销,让市场更加规范。”

“童伴之家”让大山里的孩子假期有“趣”处

在竹山县的偏远乡村,不少青壮年劳力常年外出务工,留守的中老年人又常常忙于农活,孩子无人照看。脱离了学校和家长的监管,课余时间和假期往往成为留守儿童安全监管的“真空期”。如何解决这些孩子假期的学习和陪伴问题,让他们安全快乐地成长?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
十堰竹山县溢水镇溢水小学学生 周昌默:“我经常到这个地方来玩,经常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在这玩玩具、唱歌、看绘本,我在这里玩得非常开心。”

这个30多平的“童伴之家”里,课外书籍、体育器材、美工材料等一应俱全,驻村工作队捐赠的3D打印机和益智玩具更是受到孩子们欢迎。除了童伴妈妈,村里还招募有教师志愿者,开设有音乐、舞蹈、手工及文化课程,丰富孩子们课余生活。

十堰竹山县溢水镇何家湾村“童伴妈妈” 秦欢:“我们主要开展课业辅导、心理疏导和安全教育等一些主题活动,针对残疾和困难的学生这些特殊群体,我们还会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送教上门。”

“童伴之家”是去年省地质局驻何家湾村工作队联合村委会,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改造而成,并配置了空调、电视、教学一体机等设施。

十堰竹山县溢水镇何家湾村党支部书记 喻亚军:“让他们在这里有亲情般的陪伴,并且有所收获。同时,让务农和务工的家长们安心、放心。”

十堰竹山县溢水镇何家湾村村民 李善成:“我们进城买东西或者是下地干活,可以放心地去做,这个‘童伴之家’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。”

为了更精准掌握全村儿童信息和生活状况,今年,驻村工作队结合“地质+”数字乡村智慧平台建设,增设了留守儿童模块,将全村435名未成年人家庭住址、监护人等信息接入平台,利用“天网”实时掌握他们生活动态,为乡村治理注入“科技力量”。

湖北省地质局驻竹山县溢水镇何家湾村第一书记 张宏福:“通过在河库、交通路口等危险场所布设31个高清摄像头和22组广播,实现了数字化掌控,同时还对留守儿童、低收入家庭儿童、残疾儿童等进行分类,开展针对性帮助,提升了未成年人的管护力度和精准度,为未成年人生命安全、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”

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赟 杜可飞 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董武 向继华 余明明 但兴竹 通讯员 王欢 刘鑫

标题:
网址:
错误内容:
姓名:
电话:
 
新闻热线:
投稿邮箱:
网络新闻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