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山来朝,唯独它背向武当金顶!山上有样东西十堰少见

时间:2024-06-16 08:39 来源:十堰晚报
  • 微信
  • QQ空间
  • 微博
  • QQ好友

八百里武当素有“万山来朝 七十二峰朝大顶”之说,但在距离金顶直线距离十几公里的群山中,却有这样一座“特立独行”的山峰,它叫髽髻(zhuā ji)山,也因偏不朝向金顶,又被称为犟山。

640_wx_fmt=jpeg&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webp (4)

不光造型独特,这里还有神奇的传说故事,古往今来令人神往,近日,记者实地探访拍下了这些画面。

它因形似仕女发髻而得名

近日,记者驾车向往位于丹江口市白杨坪林区与丁家营镇交界处的髽髻山,在白杨坪林区集镇一户农家前问路时,老乡介绍髽髻山名字的来历——因其山形酷似古代仕女的发髻而得名。“开车到山脚下,徒步15分钟就到了。”

驱车离开主路,沿着蜿蜒曲折、陡峻窄险的山道一路上行。公路的尽头,一块文保碑后的小道通往山顶。沿着小道前行,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,散发着清新的气息。微风拂过,树叶轻轻摇曳,发出沙沙的声响,让人忘记了夏日的炎热。

640_wx_fmt=jpeg&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webp (3)

髽髻山由南北两座突兀的山峰组成。经过垭口,一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南山主峰,穿过一道寨门,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庙,倚靠在路旁的几块碑刻,以及崖边虬枝盘曲的古树。

听到动静,一位身着道袍、自称“三德”的出家人迎出来,带领记者登上髽髻山顶峰。途中,他说八百里武当素有“万山来朝,七十二峰朝大顶”之说,而髽髻山却背朝武当山金顶,因而又被称为犟山。

当日,天气晴朗,视线良好。在三德道长的指引下,向西看,直线距离十几公里之外的金顶清晰可见,仿佛遗世独立;向北望,夕阳下的太极湖水碧波荡漾,风光无限。无人机镜头中,只见南北两座孤峰从平缓的山脉中陡然凸显,矗立云天。蹊跷的是,两座山头确实偏向东方,而不是西边方向的金顶。

640_wx_fmt=jpeg&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webp (2)

真武传说流传至今,香火不断

三德道长的身后是一片开阔的菜地,尽头伫立着一座红墙黛瓦的建筑。他介绍,髽髻山古往今来与武当山有着密切关联,在当地人心目中是仅次于武当山的道教仙山,常年香火不断。“几十年前,原建筑群大部分被毁损,多已成为遗迹,现仅剩一间偏殿,但仍有香客朝拜。”

传说当年真武大帝从净乐国前往武当山修道,首选地在髽髻山,因其根基不牢,把山给坐歪了,便飘然而去。还有一种说法,真武大帝行至髽髻山天色已晚,便在此歇憩。凌晨却被东边天明山的鸡叫声惊醒,便飞起一脚将山踢了个豁口,形成如今的髽髻山。踢出的巨石飞往距髽髻山东北方向10多公里外的高梁寨上。

640_wx_fmt=jpeg&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webp (1)

髽髻山上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。

当地有句顺口溜,“叫你朝你不朝,一年拔你三千毛”。何谓“三千毛”?问村人方知,髽髻山盛产一种攀缘树木的野葛,自古以来就是制作龙头拐杖的上乘原料。过去,上山砍野藤的人很多,年年砍,年年长。

走出大殿,意外发现殿外的一个角落里靠着一块陈旧的碑刻,拂去尘土,上面记载着重修大殿的旧事:此殿名祖师殿。“为消除山匪,恭请祖师爷神力庇佑乡里,于清同治初年集资重修。”联想到传说中规模较大的道家宫殿,可以看出人们寄予髽髻山太多的厚望,除了祭祀神灵之外,还希望它护佑一方百姓。

山顶分布的白皮松

在十堰少见

关于髽髻山,最让“三德”自豪的,除了独特的历史文化,还有十几棵在十堰地区都极为少见的独特树种——白皮松。它们有的高大挺拔,巍然屹立;有的扎根崖壁,旁枝斜出;有的临空披挂,如伞斜撑,成为髽髻山的标志性景观。

悬崖绝壁之上的白皮松,呈点状分布在岩缝、山脊或山坡,不与他者为伍。去往顶峰的小路旁,一棵树龄450年的白皮松静静矗立在悬崖边上,俯视苍茫远山,阅尽风云变幻。

640_wx_fmt=jpeg&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webp

嗅着白皮松独特的芳香,只见树皮以不规则的鳞状脱落裂开。脱落后,它又露出粉白色的内皮,白褐相间成斑鳞状,渲染出沧桑感。据说正因为褪皮的白皮松如同穿上羽毛做的外衣,因此有一个极富灵气的名字——白鹤松。

千百年来文人赋予白皮松清高孤傲、淡泊宁静的品格,使得它屡屡出现在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之中。明代文学家王国光曾用“玉质龙鳞”形容白皮松。唐代诗人张著写有《白松诗》:“叶坠银钗细,花飞香粉干。寺门烟雨里,混作白龙看。”

标题:
网址:
错误内容:
姓名:
电话:
 
新闻热线:
投稿邮箱:
网络新闻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