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日报客户端讯(通讯员黄运祥、祝访苓)深秋时节,走在郧西县马安镇绿色低碳文化旅游新街区的河岸旁,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,柳树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红灯笼,麻辣烫、炒货、烧烤摊前顾客络绎不绝,高低起伏的叫卖声、讨价还价的嬉笑声、熟人的打招呼声交织在一起,好不热闹。
今年以来,马安镇大力发展“三个经济”,加快实施“三新百千万”工程。将全镇68条沟域经济带统筹整合为12条沟域经济示范带,已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0家,推动沟域经济总量达到7300万元,推动实现条条山沟流金淌银、行行业业兴旺发达、家家户户增收致富。
“庭院经济”鼓起农村群众“钱袋子”
金秋时节,走进郧西县马安镇,群众门前种的辣椒红了,包菜圆了,柿子黄了,一幅美丽的乡村丰收画卷展现在眼前。“今年我养了17只鸡和2头猪,还计划再酿200多斤苞谷酒,可以卖将近5000块钱。”白家山村民樊全文谈及今年的收成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马安镇将“庭院经济”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,鼓励村民利用自有院落空间、房前屋后、闲置房屋等资源资产发展“小果园、小菜园、小池塘、小养殖、小商店、小餐馆、小作坊”,打造出“山里有茶、院里有菜、圈舍有羊、空中有果”的立体“庭院经济”。截至目前,该镇有548户群众发展“庭院经济”,每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,已建成“庭院经济”示范村3个,让“小”庭院促进“大”经济,鼓起农民群众的“钱袋子”。
“沟域经济”走出绿色低碳“新路子”
在郧西县马安镇石塔河村,山上满坡的栗树迎风摇曳,沉甸甸的果实压满枝头,诉说着丰收的喜悦。马安镇板栗种植历史悠久,且板栗产量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。目前,马安镇已发展板栗基地近10000亩,年产新鲜板栗达500万斤。
马安镇因地制宜,围绕做强产业,纵深推进“党建+文旅产业链”,成立中药材等区域党建联合体,重点发展香菇、茶叶、中药材、板栗等特色农特产业,推动茶文化、水文化等向纵深发展。紧紧围绕马安河沿线,发展餐饮、休闲观光、工艺品制作等小业态经济企业6家,以流域环境整治为契机,发展香菇17万棒、茶园1105亩。依托水资源优势,大力推动九龙潭AAA级旅游景区,已建成一条长1.5公里的旅游通道,铺设游步道1000米,建设生态廊道3座。在集镇河道两侧铺设1950米游步道,种植紫薇、石楠等苗木2.3万株,配建便民避暑纳凉亭4个。通过“党建+小流域治理+产业”,以特色采摘、劳作体验、休闲娱乐、康养旅游为主题,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。截至目前,马安镇整合资金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合发展,建设胜平民宿、百家尝民宿等5家,沟域经济总量已突破1370万元,让低碳经济深入人心、惠及群众。
“订单经济”推动特色产业“强底子”
“马安镇山高水清,平均海拔600米,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,今年全镇已经发展连翘产业1000亩,我们还将持续发展苍术、黄精和五味子等多种品类。”湖北省锦瑞种植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祥华介绍道。正值凤仙花、白术、虎杖等中药材采收期,在郧西县马安镇中药材种植基地里,该镇30余名农户用镰刀等工具逐一收割后进行脱粒工序,整齐有序地收割、搬运、装车,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。
马安镇坚持乡村振兴、产业先行,结合本地资源禀赋、关注市场实际需求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,大力打造“中药材示范镇”推动发展订单经济,把产业发展、村集体经济和农旅融合经济有机结合起来。该镇以中药材产业链为抓手,推动龙头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进行“订单式”合作。成功引进投资兴建的云川药材加工厂,与深圳津村药业有限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协议,每年加工成品中药材500吨,产品全部出口。各村以契约型、分红型、股权型等多种方式带动农户成立、参与合作社,强化利益联结机制、激发农户内生动力、带动订单经济发展。据了解,2023年马安镇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250亩,已新注册中药材市场主体34家,形成合作社带动农户增收致富、引领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的良好产业发展格局,为乡村振兴按下产业发展“加速键”。
“近年来,我们立足资源优势,因地制宜谋划乡村特色产业项目,打造以中药材、香菇、茶叶等产业为核心的‘三个经济’发展新格局,走出了一条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群众富的发展之路。”马安镇党委书记段秀珉说道。
编辑:陈琦